腸道中的細菌有好菌也有壞菌,還有騎牆派的伺機菌.細菌的組成,就叫做"腸道菌相".腸道菌相是非常動態,非常敏銳地反映我們身體的狀況,同樣的,腸道菌相的變動,也很敏銳地影響我們身體的狀況.
腸道好菌通常指的是比菲得氏菌(又稱雙歧桿菌)及乳酸桿菌等的乳酸菌群.壞菌的代表則是產氣莢膜梭菌,以及葡萄球菌等的腐敗菌.
在腸道中,好菌與壞菌互相競爭,擴張自己的勢力.伺機菌就是當好菌勢力強時,伺機菌老老實實地潛伏著,好菌勢力減弱,壞菌出頭天時,伺機菌就會搧風點火.
從微生物生理學的角度來看,腸道內天使與魔鬼的戰爭,也是"醱酵"與"腐敗"的戰爭.
"醱酵",大家熟悉的就是酵母菌的酒精醱酵,將澱粉等醣類分解產生酒精,以及一些芬芳的物質,製成美酒.在腸道內乳酸菌也會利用澱粉,纖維質,寡糖類等醱酵,而做出乳酸,少量的醋酸以及無色無臭的二氧化碳,氫氣等,所以乳酸菌勢力強大時,腸道內會偏酸性,讓喜歡偏鹼性的腐敗菌不容易生存,所排出來的便便及排氣,氣味都不會太重.
相反的,腸道壞菌都是屬於腐敗菌,喜歡利用蛋白質,因而產生許多氨氣,硫化氫,亞胺,吲哚,酚等物質,這些物質不但發出惡臭,而且都會毒害身體,像吲哚,酚,亞胺等都有致癌作用,這就是為什麼喜歡肉食的人,容易罹患大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.那些會讓人體腹潟,腸炎的細菌,都是屬於腐敗菌.所以,當腸道壞菌佔優勢時,腸道內不斷進行腐敗反應,產生大量有毒物質,便便及排氣時,味道都不好聞.
很多內在外在的因素,包括自然老化,疾病,細菌感染,手術,服用藥物,抗生素,便袐,下痢,緊張,壓力,過勞,暴飲暴食,飲食不均衡,甚至氣侯變化,旅行等等.都會使腸道菌相失調,好菌減少,壞菌增加.
腸道菌相會非常敏感地感知人體的小小變化,在身體健康的時候,它們的自我調適力量也很強,可以忍受小幅度的打擊,最怕的是身體長期處於不健康的狀態,腸道壞菌長期掌控腸道主導權,遲早會對身體健康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傷害.